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聚焦清洁取暖:用户不买账 煤炭逆替代 补贴压力大
发布日期:2017.06.14 浏览次数:805

自习近平主席提出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是大事,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后,地方政府积极推进,相继出台政策措施并通过财政补贴开展清洁取暖示范试点。但一头牵着温暖过冬和百姓冷暖,一头连着蓝天白云的清洁取暖,在推进过程中暴露出用户不买账、煤炭逆替代、补贴压力大等问题。直面问题、正视痛点,从痛点找药方才能使清洁取暖有温度、可持续。

好政策如何让用户“买账”

推动清洁取暖,各地相继推行煤改电、煤改气等清洁能源取暖方式,但整个农村地区目前还是以烧散煤取暖为主,农村地区要实现清洁取暖显然难度更大。

据统计,北方农村地区取暖能耗占生活总能耗的53.6%,约1.05亿吨标准煤。在商品能源中,散煤和型煤比例约占90%以上,燃气、电采暖、生物质能等其他比例不到10%。虽然农村人口在减少,但实际上取暖的需求在扩大。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指出,随着城镇化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的推进,除了基本的秋冬季节生活取暖外,蔬菜大棚等一些农业生产设施的采暖增温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推进清洁取暖,农村应受到更多的关注与支持。

事实上,即便是在部分已经实施清洁取暖的农村地区,煤改气、煤改电的推行也并不是一帆风顺。 据北京大兴的吴女士表示,在她居住的村子,虽然“煤改电”已经全部完成,但是在2016年整个供暖季,依然有半数以上的用户在偷偷采用散煤取暖,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费用问题。同样面积的房屋,整个采暖季,用煤的费用大概在2000元,而如果采用电的话,补贴完了也要6000元,这在农村地区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很多人为了省下这笔费用,在夜晚偷偷拉煤,继续使用燃煤供暖,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

家住顺义的张女士,同样在“煤改电”后依然使用燃煤供暖,除了费用高以外,对她而言,还有一个很实际的问题:补贴不能及时到位。张女士表示,她所居住的村子,是采取的今年用电,明年发放补贴的形式,这使得很多用户心里落差比较大,一来本身费用高,无力承担,再加上补贴不及时,大家心里没底,因此电供暖设备闲置率高,燃煤供暖依然是很多人采取的方式。

在煤改电、煤改气如火如荼的推进过程中,不少地方出现了“煤炭逆替代”现象。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清洁取暖的一大“痛点”。国家的好政策如何让农民“买账”,为农民带去实实在在的温暖,应是清洁取暖政策制定部门应该考虑的问题。

煤炭用好了也是“香饽饽”

我国能源具有富煤、贫油、少气的特点,煤炭在将来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仍将是我国的主体能源,仍然是广大小城镇或农村地区炊事、取暖的主要能源,这个事实短期内没法改变。然而,日益严重的散煤污染,根源在于煤炭的不清洁利用,煤炭用好了还是“香饽饽”。

清洁取暖在一些地方演变为“去煤化”。有些地方认为清洁取暖就是清洁能源取暖,一味追求煤改气、煤改电,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所以我们要有一个总体上的认识,清洁取暖不等于清洁能源取暖,不等于去煤化。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如此说道。

清洁采暖从长远来看,清洁能源代替是方向,但在不具备煤改电、煤改气的农村地区,做好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应是当务之急。前不久,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曝光的煤改电用户由于用电成本过高、温度得不到保证等问题弃用电采暖设备,重新烧煤的事实让煤改电政策落空。抛开农村地区管网建设、管道建设面临的一系列现实问题,抛开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分散采暖的事实,单纯从老百姓采暖需求、采暖习惯来看,以财政补贴为支撑的煤改电、煤改气难以长久,用户偷偷的“煤改煤”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政策补贴不能“终身制”

清洁取暖在前期推进过程中,离不开政府的财政补贴。一定要有资金投入,如果没有补助,农民负担不起,推动清洁取暖就会受到影响。但各级政府的资金支持只是短期行为,目的是为了引导用户接受清洁高效的采暖方式,只是一种示范作用。

当前,有采暖刚性需求的北方地区冬季清洁供暖改造资金绝大多数依靠各级政府的财政补贴。虽然在推进清洁供暖方面,北京走在全国前列,但依然存在问题,那就是实现清洁供暖所需要的补贴对政府财政造成了巨大压力。这些巨额补贴,作为超一线城市的北京,财政压力都很大,那么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给地方财政造成的负担可想而知。

从市场层面来看,不同供暖类型的发展差异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目前清洁能源供暖还处于起步阶段,电采暖、气采暖与燃煤供热相比,经济性仍相对较差。另外热价也没有完全市场化,影响了清洁能源供暖的进一步推广。婴儿期吃奶是必需的,但是问题的关键是奶给谁吃,吃到何时?河北省政协委员李玉国认为,政府补贴不能“终身制”,补贴也要体现市场化原则,不能简单地“大水漫灌”。

因此由于各省市的经济实力有所差异,导致各省市冬季清洁供暖工程补贴额度和方式参差不齐。当前清洁供暖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就是如何不依赖国家补贴实现持续发展。未来清洁取暖需更好的平衡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政府补贴与居民可承受之间如何找到平衡,对于政策的落地与执行是很大的考验。应调动社会资源,运用政策引导加市场化机制,降低用户使用成本,使清洁供暖改得起、用得起、走得远。




< img src="" style="float:left;"/>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606号